说起川久保玲,总是有人顺带着想起山本耀司。的确,从巴黎一炮而红的两位,不仅对黑色都有着绝对的执着,更讨厌墨守成规,着实有着不少的共同点。
Comme des Garcons 2004年
“无限的剪裁”2013秋冬系列
“蓝色女巫”2016春夏系列
虽说两位都是将解构主义灵活运用的大师,但与山本耀司最终的“返璞归真”不同的是,川久保玲的服装独特且具有意识形态,充满了“奇形怪状”,富有攻击性的一次次冲击常规。如果说山本耀司是盾,川久保玲便如矛。▲
川久保玲曾说,“时装不是用来穿的,更多的是用来表达一种想法和态度”。可以说,她的解构,打破的不仅仅是服装的形制,更有对服装创作目标的理解。让一众的时尚人士意识到,她真正在乎的,便是那超出时尚之外的存在感。▲
若是用三个词形容川久保玲,便是零、全新的以及自由。而她从事服装设计行业的初衷与其所创立的品牌,便如她一样,只要喜欢,没有什么不可以。▼
建立品牌的动机
只是因为买不到自己喜欢的衣服
人们最喜欢的,便是寻找自己满意的生活,只不过,艺术家们往往行动力更强。川久保玲,就是其中之一。
川久保玲曾这样表述自己进入服装设计行业的初衷“最开始我只是为了独立生活,然后有个工作。但我发现找不到想穿的衣服,于是决定自己去做。”▲
1969年,她在东京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,而她也并没有与其他的服装设计师一样,以自己的名字命名,却是将品牌命名为Comme des Garçons。▲
厉害君相信,如果伙伴们对法语有了解,这个品牌直译过来便是“像个男孩”。这个名字背后真正的含义,便是无视规则和既定的规范,试图寻一些原本不存在的、新的东西。这意味着,它将永不遵循时尚的主流。
而这,也正是川久保玲想要做的,更是Comme des Garçons坚持了49年的内在价值观。▲
任凭想象发挥
服装再也不是服装
在时装界,川久保玲是少数的例外。她既没有像山本耀司一样出去学别人的模式,也没有像亚历山大麦昆一样修习过与服装设计相关课程,而是让自己的思路随意发挥。
也正是因为这点,这位被誉为“时尚教母”的设计师并不会画什么所谓的设计图。却是将创作的理念,传达给助手, 由助手绘制设计图,她从中挑选并进行修改,将自己对于服装的想法及态度诠释而出。▲
可以说,她是时装界切切实实的创造者。她的古怪思想,深的无可见底。▲
川久保玲热爱朋克,她将朋克们擅长的“GRUNGE(垃圾摇滚)”手法用在服装上,从表面的“贫困”中寻求美,后人则称这些服饰为“乞丐装”。▲
CDG campaign,
by Bruce Weber, 1980
CDG campaign
by Peter Lindbergh, 1980
CDG campaign
by Peter Lindbergh, 1984
回顾她多年以来的服装作品,蔑视一些的DIY精神反复的出现,这恰恰也是构成Comme des Garçons与人体、审美等多种事物相矛盾的组成部分,给时尚界深深的扎进了一把匕首。▲
在川久保玲的服饰之中,很多都是未完成的状态,而在她看来,“成品很无趣”。介于此,Comme des Garçons没有一件真正意义上的“成品时装”,在。由此, 不仅在时装界引起了解构主义运动,更出现了“不像服装的服装便是Comme des Garçons”的评价。▲
川久保玲的衣服就像是空间的一部分,充当着分割的媒介,让身体与服装融合成一个整体,存在也不存在,便如她1997年春夏系列的“Body meets Dress,Dress meets Body”(囊肿系列)。▲
只不过这样的做法,却让川久保玲收到了不少的恶评。对此,她说“一直在寻找着新的结构和服装,思考到最后服装不就是身体、身体不就是服装吗?——这就是新的服装”。▲
这一系列同样也吸引了舞蹈家Merce Cunningham的关注,邀请川久保玲为自己的舞者设计服装,并以此为灵感设计出了舞剧《SCENARIO》。▲
当然,她的奇特创意也远不止于此,设计总在变化的她,在2010年运用起印花、荷叶边及日本折纸艺术,推翻了自己一直曾维系的硬朗朋克风。而这,也让我们意识到,川久保玲的色彩世界,不再只有黑色。▲
粉色、白色
川久保玲不只有黑色
起初,川久保玲只信任黑色。1981年在巴黎亮相的首秀,她便为那个时候喧闹而浮夸的时尚圈带来一场关于“反时尚”的全黑大秀,让人为之震惊。▲
随后的服装系列,从来不变的黑色主色调,依附在依附上的支架、肿瘤,时装的二维剪裁,让一众时尚人士真正见识到了川久保玲的“黑色幽默”。▲
可以说,若是山本耀司创造了黑色,她便是更好的利用了黑色,将其改写的更引人思考。就连时尚女王Carine Roitfeld都曾评价“如果说上帝为人们带来了光明,那么川久保玲则成功的关上了灯”。黑色自此也成为了人们对她设计的解读与认知。▲
磨损的面料、未完成的锁边、斜边的剪裁、不和谐的瑕疵......优雅却又充满愤怒。对于川久保玲来说,黑色是将她自己的作品变得直接而充满力量的最大利器。
的确,在很多的场合下,黑色的确可以帮助自己塑造出独特的自我韵味及气场。▲
千禧年之后,她不仅被比作“暴力时尚”的代言人,更成为亚历山大麦昆、Viktor&Rolf等人眼中的灵感女神。▲
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A/W 97
甚至,从不喜欢在一屋子时尚评论眼皮子底下走秀的亚历山大麦昆登上了Comme des Garçons的T台。▲
Comme des Garcons 2007春夏系列
Comme des Garcons《LOVE》2015年
Comme des Garcons 2015春夏系列
然而,创新是川久保玲最擅长的。1996年秋冬系列,僧侣式的斗篷大衣,为她的秀场带来了一丝未曾谋面的隆重气氛。2000年,红色再次以朋克的气质出现在了不规则裁剪的苏格兰外套上。
此后,红色仿佛也成为了继黑色之后,川久保玲使用最多的颜色,致使她的设计语言出现了新的变化,但依旧带有她自己特立独行的思考美学。▲
2015年,她春夏系列的服饰除了罂粟花红与玫瑰红色之外,再无其他的颜色。她对于红色的钟情终于达到顶点,将这独特的美丽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。▲
这个系列之中,柔美、希望与不安、愤怒一同出现。剪成条状的服饰,降落伞式的裙装,表达出对社会环境、战争、饥饿的不满。可以说,川久保玲的红色,既有攻击性,却又充满治愈。
乔布斯曾说“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”,而这也是川久保玲能够成为多位设计师的灵感女神的原因。▲
Comme des Garcons 2000年秋冬系列
Comme des Garcons 2011年春夏系列
Comme des Garcons 2012年秋冬系列
Comme des Garcons 2013秋冬系列
随后,在川久保玲的色彩盘之中,也逐渐的多出了粉色、花朵等,一扫之前的阴郁与深沉。▲
她用白色(“WHITE DRAMA”系列)的蕾丝、硬质丝缎、花苞将女性每个值得纪念的瞬间串联起来,上演一场自出生、洗礼、婚姻到葬礼的宗教庆典。▲
她用粉色的扁平廓形与日式折纸般的ORIGAMI细节,颠覆自己的思考,“暴露”自己的天真浪漫。▲
她将五颜六色的花瓣元素印在宗教首领式的加冕斗篷上,让娇艳的玫瑰“盛开”在恋物癖情节的捆绑设计中。▲
2017年,她再次开启了一场全新的时尚革命,在服装上大量的使用玫瑰,从凡尔赛宫的奢靡到狂暴不羁的朋克再到压抑、控制的边缘性学,纳入了一切她曾受到的启发。▲
当然,她的创新不只是局限于服装,更有品牌的经营模式,即便是面临经济危机,都能创建出Comme des Garçons的商业帝国。▼
品牌支线繁多
游击快闪、买手市集
她的商业从不走寻常路
在Comme des Garçons的18个支线之中,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你、我都熟知的红心脸PLAY系列。▲
这个以新潮服饰为主流的支线,迅速博得年轻人的欢心,一件简单的白T,一个简单的红色LOGO,却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传播。▲
与Converse的联名Chuck Taylor,到如今一直在线,备受追捧。▲
这个2002年成立的红心脸,是很多伙伴对川久保玲最初的认识。不过,不得不说的是,认为PLAY等于Comme des Garçons是对川久保玲设计生涯最大的亵渎。▲
在商业上,川久保玲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经济上的成功不仅是因为设计端坚持独立的结果,更归功于她独特的商业头脑。
2008年的金融海啸,曾风生水起的山本耀司都面临破产。这个时候,川久保玲选择开通品牌的Black支线,将曾经卖的好的款式以更低的价格重新贩卖。显然,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之下,建立一个介于创意与商业之间的支线,着实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做法。▲
而川久保玲时尚圈的商业秘方,便是通过Comme des Garçons的支线,为广大的消费者们提供各式各样不同的选择。
可以说,她的创意也不仅仅是在服装上,她那有趣的商业灵感、革命性的营销策略以及出其不意的联名。▲
在这些之中,她2004年创立的“时尚买手店”——Dover Street Markets却是最大、最有趣的创意。这个买手店,是店面,是展厅,也是新潮设计的聚集之地。▲
将解构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川久保玲,早已脱离了服装“形式”上的桎梏,宛若看着一个个小型的雕塑、建筑在行走。而由她创建的买手店,更是以“令人分不清是时装店还是博物馆”而闻名天下。▲
DSM创立的初衷,便是希望在高端时尚与街头零售之间搭建起一道桥梁,在一种能够激起创意的氛围之中呈现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进入DSM的店内,总会有着一种逛集市的感觉,便捷的不得了。▲
看似“随处乱放”,却布满缜心思的摆放,让人即便是甚至奢侈品之海之中,都难以感觉到那巨大的压力。身处买手店的人们,也不像是在逛街,却是像看展,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。▲
DSM更会定期的举办小型艺术展,展览的形式向来不拘一格,但毫无例外的,处处布满了解构主义风格。▲
不久后,DSM的橱窗,便成为了设计师、大牌们向往的对象。对于他们来说,有川久保玲背书,带来的效果远远超过大牌明星的代言。▲
Comme des Garçons
Homme Plus x Fornasetti
Burberry x DSM
另外,DSM一直推出限量的商品作为其出奇制胜的法宝。从一开始就与设计师们紧密协作,游击快闪、橱窗展示、一次性款式时装......虽然这个模式早已不再新鲜,但在2004年,这样可以称为“开天辟地”之举了!▲
也正是因为她的创举,她的名字成为了Met Gala2017年春季特展与晚宴的主题,而她也是继1983年Yves Saint Laurent之后,第二个以设计师为主题的时尚盛会。▲
各大明星也都纷纷身着带有川久保玲元素的服装表示敬意。▲
展览则是展出了川久保玲首次亮相巴黎时装周至今的各个经典作品。▲
Comme des Garçons的设计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,呈现了正与负、美与丑的矛盾。
对于川久保玲来说,你越是看不懂她,她越开心。她总是用行动诠释着,令人震撼、难忘的艺术创作,不见得是多么美丽的,而是可以具有某种能量释放的特质。
文章由厉害了可以有小编整理如有版权问题,
请联系我们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。